2010/08/29

怎麼買才快樂 - 當適應力瓦解消費力



「不斷的享樂就不是享樂」 - 伏爾泰

在消費性社會裡﹐快樂是買來的。今日的廣告不再告訴我們產品本身是什麼﹐他們賣的不只是一種產品﹐是一種感覺 / 氛圍 / 生活形態。俊男美女對我們微笑﹐像是在說﹕擦這款面霜﹐你會美麗。開這部車﹐你會滿足。買這棟房子﹐你便擁有氣質和尊榮。它承諾我們的是﹕買我﹐你會快樂。

你不會在房屋廣告裡看見夫妻吵架﹐下面寫著“有效隔音﹐建材一流”﹔也不會在汽車廣告裡看到西裝筆挺的男人在名貴轎車上﹐對搶車道的計程車司機罵「我操你媽!」(背景配上悠揚交響樂﹐打出字幕﹕瑞典工藝﹐富豪安全﹐讓你盡其在我。) 行銷人要告訴我們的是﹕你可以買到快樂。行銷人不能告訴我們的是﹕它只能維持一瞬。

越買越不快樂

為什麼衣櫃永遠少一件﹐鞋子永遠少一雙﹖存了很久的頭期款買一個房子,房貸還沒付到五分之一,那房子已經太小了。車貸還清的時刻也是車報廢的時刻。是不是除了剛剛擁有的那一刻﹐其實快樂的淨值很少﹖為什麼會這樣﹖

人是適應的動物。無論多快樂多不快樂﹐腦中化學效應隨著時間恢復平衡﹐一切歸於正常。心理學教授發現中了彩卷和發生事故半身不遂﹐一年以後的快樂度竟然沒有什麼差別。於是乎消費型快樂極為不持久。無論房子再大﹐車子再舒服﹐包再名貴﹐很快地便會適應﹐再次進入永恆的購買輪迴。步上 Philip Brickman 和 Donald Campbell 所形容的快樂跑步機﹕無論多努力﹐又回到原地。

小別勝新婚

這不是說所有的消費都不快樂﹐而是明白大腦運作方法以後﹐你會更容易買到快樂。例如體驗型消費就比物質型消費來的持久的多。因為體驗雖然短暫﹐但可以藉著回憶一再提領﹐甚至美化﹐每次想起都再一次快樂。你會反覆回憶那年夏天的海﹐卻很難反覆回憶第一次拿到那個 LV 包的 high。

行為學者更發現﹐間斷的快樂經歷﹐比持續的快樂經歷更好﹔在間斷期間恢復正常的快樂效應﹐在間斷結束時又會高潮再起。於是他們建議﹐一樣的金錢﹐每天購買一些小快樂 (一束花﹐一本書)﹐會比存一大筆錢買一個巨型快樂更好 - 因為無論多麼巨型﹐也逃不了被適應的命運。(更不要說適應後無止無盡的房屋貸款了)

寶馬為何不飽

看到這裡﹐有些讀者心想﹕這都是你們平民的事,老子 (或老子的老子) 有錢的很,LV 天天買﹐小快樂不間斷﹔美金裝皮箱﹐買房一次付清﹔無限卡一刷﹐油門一踩﹐藍寶堅尼一口氣飆出去 - 這下應該快樂了吧?

壞消息是,有錢人比窮人難快樂多了,除非你努力交些窮朋友。不但專注於“大型快樂”會造對小型快樂的麻 木﹐消費性快樂最痛苦的地方在於它的比較性﹕三字頭想著五字頭、五字頭想著七字頭、七字頭看著真寶馬 (動輒千萬那種嘶嘶叫的血統賽馬)。遊艇看著船王、地主看著島主、飛機看著太空船、太空船看著核子彈頭……看到他人牆上的“知足常樂”﹐你心裡只想到﹕媽的這墨寶現在肯定漲了不少﹗

如果世上有什麼公平﹐就是無論窮富﹐分泌激素的器官功能都一樣 - 不然您花錢買海洛因好了。

期待不怕受傷害

告訴我你都買了什麼、都怎麼買﹐我就能告訴你你快不快樂。如果交房貸﹐付信用卡帳單讓人痛苦﹐倒過來會不會好一點﹖事實是肯定的。心理學研究發現﹐提早買機票的人比出發前才買機票的人快樂﹐因為沒有什麼比即將來臨的快樂更快樂。甚至有研究發現﹐期待期間的快樂比真正發生的時候還快樂。

更驚人的發現是這個﹕研究中實驗者分別給每個人 250 塊美金﹐要求第一組花在自己身上﹐第二組花在別人身上﹐下午再測量他們的快樂度。結論是第二組遠比第一組快樂。

於是﹕花錢買房不如花錢買花﹐花錢買花不如花錢買體驗﹐現在就體驗不如等一下再體驗﹔自己體驗又不如和朋友家人同樂。快樂廣告沒告訴你的是﹕保持皮光肉滑不能阻止丈夫花天酒地﹔或是﹕再怎麼買也追不上新慾望。但是你可以開始實施﹕讓別人快樂就是讓自己快樂


零血脂快樂全餐﹕

快樂為什麼不幸福
越悲慘越快樂﹖
為什麼選擇越多越不快樂 ()
右腦桃花源
歡愉的徘徊

2010/08/21

治療失戀重病患者的三種套餐


失戀有很多種,失戀的情況也大不同,簡單來說,你失去了對方,意識到自己仍是一個人。你想到他的時候帶來的不再是甜蜜,而是一種截斷;像面前的高速公路突然消失,你連人帶車墜跌下去,頭暈目眩。痛苦的回憶讓你痛苦,快樂的回憶讓你更痛苦,只因一切結束,事情就是這樣。

腦中令人飄飄欲仙的多巴胺不再產生,隨即而來的是缺乏藥物的精神痛苦:你更無法脫身(因為大腦開始瘋狂地尋找藥引)、性愛裡用來穩定放鬆精神的激素也消失。整日你惶惶不知該做什麽,想起曾經問答簡直要發瘋,山盟變成壓在身上的五指山,海誓變海嘯,你呼吸不過來。

崩潰以後,那些細節,那些爲什麽或許可能難道一一來找你。曾經編織的未來變成一張網,只有你自己層層裹在裡頭,你變成了一顆繭,美麗的風景碰不著你、身邊人的鼓勵不過空穴來風,呼呼吹,你臉皮麻木,心底空洞。

簡單來說,你的身體得不到它需要的自然興奮劑、安慰劑。習慣得到它們的身體適應不過來,你的人生沒有一個地方對勁。你是失戀重病患者。你生病了,你不需要和朋友們一次次訴說前因後果、也不需要任何假設性的問題。你不需要複習,你需要復健

事實是,你必須把身體照顧好,停止無謂的思想。因為思想 沒 有 用。戀情結束或許是兩人想法不再相同(那不就好了嗎,還有什麽好想);或許是他不愛你(這叫做”你無法再刺激他的大腦“,你必須讓他去追求其他刺激)。你呢,則必須自己負起責任照顧自己:到另一個星球去。用科學的方法說:這正是你開發大腦的大好時機

黃金套餐:新環境

如果情況允許,你最好真的離開地球、換個身份、換個國家、換個語言;或是至少搬個家、換個城市、換個場景,如果你不能換工作,你至少可以換個上班路線;這些都太困難?再不然你至少換個衣服吧!你身上那件衣服到底穿多久了?!

記憶是由“關聯性”組成,身邊能讓你回到“那段時光”的東西越少,你想到他的時間就越少,就代表大腦開發新部門的時間越多。能丟的就丟,能藏的就藏,能賣的就賣,能燒的就燒 - 戲都演完了,你還站在舞臺上幹什麼?人都走了,難道他是國父,你要建立博物館收門票嗎?

白金套餐:新感受

改變了外面的硬體 - 環境。現在我們來升級一下軟體,全新感受會刺激大腦開發新回路,連智商都會提高。不要聽什麽療癒系歌曲、那種MTV裏女主角打包一個人搬出來,從淋雨到最後去曬太陽那些 - 要聽就聽你以前從來沒聽過的歌,如果你們都聽 Bob Dylan 和 Coldplay,那就改聽楊麗花還是非常女;如果你們都聽電音古典純樂器,那就改聽人聲四重唱還是海浪海豚聲。

吃新的東西、聞新的味道、看以前不常看的畫面、摸新的觸感……呃。習慣藝術電影的你可能一時無法習慣好萊塢的大爆炸,習慣周星馳的你也可能呼呼大睡在默片裏,這就像是不習慣運動的人第一次全身酸痛一樣,開發新回路當然很辛苦,但會少想一點他現在是不是正和她纏綿悱惻,或是她現在是不是坐在別人的寶馬/大腿上這種沒營養的東西。

玫瑰金套餐:新生活

理智會控制你的身體,身體也可以控制你的理智。離開房間,穿上跑鞋運動鞋,一周至少做三次運動,一次至少三十分鐘開始:醫學證明,這比大部份的抗憂鬱藥還有用。

千萬不要少吃或不吃東西,你的大腦可能會欺騙你它不餓(你還沾沾自喜自己瘦了),或叫你用暴飲暴食硬要擠出一些滿足或快樂。你需要的是五穀雜糧、蔬菜水果、海鮮白肉這種報章醫學版而不是美食版才會出現的東西。還有巧克力、深海魚(油)、木瓜、香蕉這些幫助人快樂的食物也不要少吃。雖然半夜來點咸酥雞加冰淇淋實在很有安慰效果,但你的身體可能需要花費許多精力消化他們,而無力支持你的大腦革命。

歡迎來到新星球

持續定時、定量、定律的新生活形態,寫一個計劃,拿著槍逼自己做:十點喝牛奶閱讀,十一點熄燈,早上七點起來跑步沖澡,八點開始思考工作準備上班,種種種種 - 用你在開心農場種田那樣的精神去做,不要給自己懶惰的藉口,不要怪罪別人,不要怪罪自己,幾百年以後誰會關心今日令你哭天搶地這些事情。

吃飯、呼吸、睡覺,睡不著就起來聽歌劇、讀馬克思、打毛衣、背拉丁文、深呼吸、練習“立刻”解決問題。想到他就吃你討厭吃的東西,聞難聞的氣味,一陣子以後,你的大腦會自行避開,你想想起都難。不要過分美化記憶,裏面至少有一半以上來自你自己的大腦。大哭有益解除壓力,別忘補充水分電解質。

如不管用,請留言聯絡愛情勒戒所 - 我差不多也該開業了。

2010/08/17

無瑕心靈的永恆陽光 - 談記憶消除手術 Erase and Forget

王牌冤家原片名 “無瑕心靈的永恆陽光 Eternal Sunshine of Spotless Mind” 取自18世紀詩人 Alexander Pope 的詩 “Eloisa to Abelard”,Abelard 是法國的著名學者,和研究古詩學的女學生 Eloisa 相戀、生子,卻不容於她家人,被捉去處了宮刑(也不是只有中國人這樣野蠻),在修士院度過下半生;Eloisa 則接受他的建議到修女院去,兩人交換信件,死後才得以同葬。 Alexander Pope 描寫 Eloisa 在修女院中的心境:現在你能做的只有忘記。忘記。

多年前幾次看這片子都覺得難受,因相信:如果愛,便不會放棄記憶。事實是彼此都受夠了心靈的折磨-就算那是熱戀最大的特徵。這“特徵”反覆折磨多年,直到認清人生要繼續,忘記是最好的一條路:刪除照片,便當作沒有發生;扔掉票根,就算是沒有去過;閉上眼睛,改變記憶,便像是自己走過了那些旅程;無瑕心靈的永恆陽光,學會一個人走在路上,無論前因後果。

哲學有一個派別叫 Bioethics 生物倫理學,討論如何藉著醫療、科技等等改變生理,讓人類生活過的更好。討論的題目像是:是否該用藥物麻木嚴重憂鬱患者?重病病人是否有權自絕等等。隨著美國回到國家的傷兵越來越多(其中有20%會有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疾病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近來最熱門的問題是:是否該對這些病患進行記憶洗淨?讓他們能夠重新回到生活的正軌?

這不只是電影情節或是哲學空談,而是今日腦神經科學家可以進行的手術。人類的記憶由關聯性組成- 像普魯斯特由一塊小蛋糕想起所有記憶- 手術便像電影裡一樣,找出那些關聯,一一截斷、洗淨、忘記。忘記日夜相處的同袍死在你的身邊,忘記那些恐懼的面孔,忘記竭盡瘋狂的自己。難過的、痛苦的、無法磨滅的恐懼和傷害一一消失。

但那些教訓又怎麼辦?我們可以抹去事物本身,不再想起,那那些經歷所建立的反應呢?那些並不儲存在記憶裡的反應迴路,是可以同時抹去的嗎?就算忘記他曾經拿槍殺人,又怎麼處理他面對恐懼時啟動身體暴力的直接反應? (降低道德感,提升射擊率是軍事教育中重要的一輪)或是再進行更深層的手術,結合行為模式的重新訓練、加上藥物輔助,讓他的生命重新歸零,從頭開始?

An Education (成長教育/名媛教育)的原作者描寫,電影裡的那段經歷,讓她具有懷疑精神、不會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相信每個人都有可能活在謊言中,學會無論你認為自己多麼了解,我們終究無法真正認識另一個人。學會這些讓她成為一個稱職的記者,也讓她變得多疑、小心、無法原諒他人。這教育/教訓幫助了她,也永遠損壞了她。

適當的恐懼讓我們存活,過分恐懼卻讓我們膽顫心驚,停止相信、停止允許人生的各種可能性。我們學會了聽見風聲就跑、太難過就忘記、學會不相信、學會變成一堵銅牆鐵壁。或許最難的是學會什麼也不學,輕描淡寫,全身以退。

2010/08/11

從空少劈炮談腦內健康 Steven and our fragile PFC

左側這位陽光空少名叫 Steven Slater,是剛出爐的職場英雄:他在好心提醒乘客在飛機停定前不要提早拿取行李後,不但被她惡言相向﹐還被置物櫃掉下來的行李砸個正著。 Steven 二話不說,回身拿起麥克風,全機廣播:「對剛剛罵我操蛋的乘客,操你!老子做了28年,算是受夠了,再見!」隨即從冰箱拿了兩罐啤酒打開緊急逃生梯,二話不說,一溜而去

Steven 不久後在家裡被捕,其罪名最高要坐上七年牢獄。新聞一出,立即有人在 Facebook 上舉行連署,聲援他的“英雄舉動”。各式各樣的海報、標語、T恤隨即出現,夜間談話節目甚至還幫他寫了一首歌,歌名就叫:不爽就帶著啤酒跳。(不爽內容包括﹕無線滑鼠沒電、有人硬要告訴你無聊電視劇情、卡車沒油、老婆外遇、議員下流、蛋炒焦…… 之類之類。)

陽光 Steven 受到擁戴自然是有原因的,因為,承認吧,誰不想和奧客/老闆爆粗口、離開自己的爛工作、帶著兩罐啤酒、溜滑梯、開快車、回家和男朋友上床? 沒有這樣做﹐只是因為腦裡那片負責控制衝動的“剎車皮” Prefrontal Cortex PFC 阻止了我們。說真的,我想 Steven 能成為無產階級英雄,也是靠著上面摔下來的那卡行李,剎車皮受損,才能動作流暢地做完這一系列動作(想想之前提到的阿嘉吧)。

人腦是一塊像豆腐一樣脆弱的東西,平日包裹在我們的腦殼裡,任何形式的撞擊都有可能造成長遠的傷害。這塊長在人的前額處的剎車皮,自然也常常首當其衝,在車禍、摔傷,或不肖乘客打開置物櫃所掉下來的行李擊中等種種情況裡受傷,讓人性格大變。用腦掃描作心理輔導的專家發現,在情緒控制、投資方針這類事情上出問題的案例,許多都有過 PFC 受傷的經驗,牢中大部分的人都有剎車皮受損的問題。許多孩提時經歷暴力的人會對他人施暴,不只是有樣學樣,也是腦受損所帶來的後遺症。

至於 Steven 究竟是英雄還是社會隱憂呢?想想金融海嘯後拿了高額獎金到哪個度假海灘曬到全身古銅色的金融從業人員、每天消失的生物多樣性、破壞的自然生態、爆漲的稅金和房價、做賬加入歐盟的希臘、張牙舞爪的 _____ (各位可以自行填空)- 不用等到 PFC 撞壞,讓我們帶著啤酒,溜滑梯離開吧﹐HELL YEAH。


複習:聖雄甘地剎車皮 Prefrontal Cortex PFC

腦神經 + 愛情 四部曲:
真愛一定得獨一無二嗎
愛情這種腦內疾病
所謂的禽獸不如
吸引力是怎麼回事

2010/08/08

他們的生命不在自己這裡 -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2009)

一位退休的資深檢察官動筆描寫當年經手的謀殺案﹐在這案子裡﹐他失去了最好的夥伴、得罪政府裡的同事、和心愛的女子告別﹐好不容易繩之以法的歹徒﹐也被縱放﹐不見蹤影。他也因為鬥爭被調到偏遠省份﹐直到退休。他無法忘懷當年的案子﹐回到城市﹐細細回憶......

那天﹐年輕的丈夫和平日一樣離開家﹐下午收到的卻是妻子被姦殺的消息。檢察官到年輕丈夫家拜訪﹐發現了那位始終盯著年輕妻子看的年輕男子﹔年輕丈夫每日坐在不同車站﹐盯著來來往往的乘客﹐相信總有一天﹐能捉到照片中的殺人兇手...... 最後﹐年老的檢察官拜訪一樣蒼老的丈夫﹐問他﹕「失去了心愛的妻子以後﹐你是如何度過這些年﹖你不可能什麼都沒做的﹐你這麼愛她...... 我再也沒有看過你當時那樣的眼神。」他突破心防﹐坦誠自己早在多年前動私刑殺了兇手。然而﹐還有更大的秘密......

愛人死去以後﹐留下來的人該如何自處﹖心理學上﹐配偶死亡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是最難以平復的﹐許多老人在配偶去世後不久也相隨而去。像電影裡這樣嘎然而止的愛情又如何﹖新婚後的一年正是最美好的時刻﹐一同建立的生活規律﹐正逐漸摸清對方大小事...... 「我的人生﹐就停止在那個時刻﹐永遠不會再向前走。」年老的受害者丈夫說。

不要為死人哭泣﹐因為留下來才是艱難的。像《我始終深愛著你》的母親﹐揹負著殺害親生孩子的秘密﹐她的人生﹐也停留在做下決定的那一刻。失去所愛後的人生﹐一切停滯著﹐不再向前。那麼他們還為什麼活﹖米蘭昆德拉一篇散文裡提到記憶﹐至愛妻子死去以後﹐丈夫堅持活著﹐活了許久許久﹐他說﹕「因為只有活著﹐才能證明她曾經存在的痕跡 -在我腦裡﹐我的記憶裡。

活著的人生已經死了﹐死了的仍然活著 - 活在所愛的記憶裡、大腦、血液。像英倫情人維持著每天逐漸變小的肺﹐回憶著、念著、講述著﹐他和她的一切...... 他們的生命已不在自己這裡﹐隨著情人的死去而終止。時間不再向前。他不再有“人生”﹐只是一個會呼吸的博物館﹐一個故事﹐一種證明......

謎樣的雙眼/他們眼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