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生活的重複”﹐我還認為﹐幸福就是不斷的渴望那重複。每一日我睡前感謝一日的過去﹐再期待下一日的來臨﹐除了人生幾個忙的焦頭爛額的濃縮工作以外﹐很少有時光能讓我這麼快樂。大概也是秋天。天冷﹐家裡暖﹐從家裡的窗看出去葉子黃綠﹐稀稀疏疏﹐心情也放鬆點。不似春夏成日如驚弓之鳥﹐老覺得世上一片蓬勃﹐自己被丟下了。
我們都是習慣之物﹐自己創造生活的規律﹐再把自己豢在其中。自得自樂。每天早上起來﹐打開熱水壺﹐喝一杯半冷半熱的開水﹐再切一片最近迷上的猶太麵包﹐(拿起來很驚人﹐有我兩個頭大)﹐抹上名叫"總統先生"的法國奶油 (我問他 Président 是男是女﹐他說法文中大頭銜都還是男性﹐我說那麼以後別人問我想做什麼﹐我就說任何以 Le 開頭的工作皆可﹐Le principal -校長先生﹐Le docteur - 醫生, Le chef - 廚子先生, Le paresseux - 樹懶先生, Le ketchup - 番茄醬先生... )﹐不過管他是總統先生總統小姐總統老太婆﹐猶太麵包烤過以後外酥內軟﹐金色奶油綿密香滑﹐每天吃也不膩。
像瘟疫一樣去年我有一半朋友“瞬間”結婚﹐全是工作上虎虎生風的成功女子﹐如今遍布北美歐洲各處。美國有 Netflix﹐英國也有 Lovefilm.com﹐這種送到門口的 DVD 租售工具當場變成我們的福音。網路服務最厲害的長尾效應發揮到極致﹐不需要上天下海的去找那些稀有的老電影小電影獨立電影外語電影﹐一個滑鼠一個 tag 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隨時都可以自己在家裡辦個私人影展﹐是爆炸週情色週大師回顧週都悉聽尊便。加上陳均逢不停從學校帶回來餵養我的書和上禮拜台灣寄來的新貨﹐債臺高築的怎麼解決也解決不完。於是越來越難提起興趣讓自己出門。最遠不過是到附近的郵筒﹐把看完的片子再寄出去﹐過個馬路就是超市和書店﹐堪稱生活的百慕達三角﹐時間在其中莫名其妙的消失。
昨天好不容易動用全身力氣去參加一個活動﹐是倫敦亞非學院辦的考古和博物館學講座﹐還只有“圈內人”可以參加。要不是兩個禮拜前就和主辦人通了信讓他特別通融我去﹐可能到最後一刻還是會後悔在被窩裡裝包子。講座的來賓來頭遠遠大過我想像﹐都已經是大陸國家考古學院院長等等﹐臺下的觀眾也很可怕﹐V&A﹐蘇格蘭博物館﹐牛津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館負責人都到了。好險教室小﹐硬體器材基本簡陋﹐於是大家佯裝學生聽講一樣交換意見﹐一律平等。但我離開藝術史許久﹐申請研究所的時候也因為不想做考古免得“墳墓越挖越深”﹐填好的表格和推薦信最後還是沒有寄出去。今天的心得大概只能證明我當年的想法是對的。
有趣的還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除了過去知道的展覽文化的不同外﹐行政上也大相徑庭。基本上現代的展覽還是西方的形式﹐除了航海時代大大刺激了他們的收藏癖以外﹐跟過去他們奪取戰利品可能也有點關係。於是今天我們在西方看到的主要博物館或展覽幾乎都是某人的收藏展﹐展的是某某先生的口味﹐和歷史或完整性沒有絕對的關係。中國因為好東西早被國民黨帶去故宮﹐除了當年滯留在上海帶不出來的藏品 (這些所謂的“特出品”成了現在 Shanghai Museum 的來源)﹐就只有留在地面下的了。於是現在在中國大都是“因地取材﹐因材建館”﹐哪裡挖出了東西來就哪裡建館。土地國有是孫中山的概念﹐於是土地裡的東西理所當然是國家的﹐想做考古得有執照﹐不似英國土地私有﹐想考古自己買一塊地狂挖一陣﹐挖出來的東西基本上是你的﹐就算國家有權也的向你購買或給你一筆“Finder's Fee"。不過一位學者當場說了﹐可能也是英國挖出來的東西都不會有中國這麼驚人﹐於是所有權的爭議也沒這麼大。中國的問題是考古學院和博物館單位是分開的﹐於是竟有博物館和考古學院借了東西去展覽﹐展了以後卻據而不還。聽得臺下的人嘆為觀止。
我和三年前一樣對考古沒興趣﹐聽到文化差異和權力分配倒是津津有味。中午吃飯聽聞誰研究了十多年就專注為商朝青銅﹐聽了就腦仁發痛﹐只能說﹕哎那你墳墓掘的很深啦。做出來的肯定是專士不是博士。史學家的問題是只能和警探一樣﹐有什麼證據說什麼話﹐只是史學家如何也無法模擬出完整圖畫﹐因為證人早都草長馬遠﹐埋了很久啦。於是像我這種控制狂還是做創作比較好﹐自己模擬出來的故事絕對沒差錯﹐細節都在腦子裡﹐從自身生出﹐不怕得不到完整故事。
坐了一整天﹐最棒的事情就是教室旁一排大窗﹐看窗外大樹忽而在陽光下葉葉透光﹐忽而風雨驟起一片灰色的無聲蕭瑟圖畫。走在路上﹐覺得天開的好高﹐落葉讓蒼白的人行道有了顏色﹐兩邊樹影交錯﹐像四季把所有精華都存在這個禮拜。和自己說下次一定要來看樹﹐看風﹐只是來看每一片葉子... 結果還是被故事們留在地下。這裡好﹐別動。讓我們看住這一刻﹐哪裡也別去罷。
2007/11/09
Here is good, let's not mov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7 則留言:
新家耶
走走逛逛
敲敲門
唷~你移過來了(好一陣子了我想)
很有趣,我倒對考古很有興趣,大概是看Discovery Channel看得太多了,看壞了腦。
每天學校回家後,都極之疲累,看看人家寫東西,算是放鬆一下,然後再繼續工作!
從朋友中取得了你的博客,看過後,我對你所言很有同感!我後悔錯過了那個研討會,否則我便可跟你遇上了!我老本行是藝術史,現在於UCL讀考古學院的修復課程,於是一下子由明清書畫,轉而研究二千BC的二里頭文化,中東地區的Metallurgy,有說不出的苦與樂,有機會的話,很想跟你談天!
藝術考古的秀華
這裡好﹐別動。讓我們看住這一刻﹐哪裡也別去罷。
your best line to me in this article...
Chong: Discovery Channel 我也很愛看﹐但一輩子只研究一件無法完成的老事我就沒辦法了。興趣太多啦。
秀華﹕我也是讀藝術史的。要不是手不靈﹐拿筆寫字都會抽筋﹐我也很想學修復...... 我也很想跟你聊天。問問莊我的聯絡方法吧!
看完傻笑, 好棒啊, 包子還是出去看看樹吹吹風啦, 我們就抓住生活裡一點不同.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