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4

道德、正義、神經 Deliver Us from Moral (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上從該不該殺人,到該不該把電影票根都投到回收桶裡,道德無所不包,五花八門,眼花撩亂。畢竟我們是新 - 後現代 Neo-Postmodern 的一代。早就沒什麼是非如此不可的。

哈佛把哲學教授 Micheal Sandel 的正義課程放到網路上,用蘇格拉底當街大哉問的方式,向全禮堂的同學發問「如果你在一台剎車失靈的卡車上,前面有五個人,你可以決定把方向盤往左打,撞一個人。或你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做,撞五個人,你會怎麼做?」大部分的人選了前者。他又問「那麼如果有一台失速的火車,路邊站著一個肥胖的男人,你會把他推下鐵軌,以拯救整台火車的人嗎?」回答“願意”的人少了許多﹐他再問﹕「那麼﹐如果你是一個醫生﹐急救室突然送來五個面目全非的人﹐這時﹐隔壁有一位輕微感冒的病人......」

這麼一路問下去,問了12堂課,討論每個人對道德的想法和極限。最後一堂課的結論是,道德總是和某種傳統有關係﹐它是一種社會合約。讓你在某種社會裡,服從某種最大公約數的共識。


心理學的說法則是,所謂的道德,其實就是 Compassion 仁愛之心 - 感人所感,與其同感。怎麼發展出來的呢?千萬年來身為群居/社會動物的我們,互相幫助是最利己的 - 我愛人人以便人人愛我 - 保障我的生存。人們的道德發揮在最接近你的人身上。相反的,只要把對方當作“他者”,對它實行怎樣的邪惡也仍然是道德 - 於是產生無數以道德為旗的戰爭﹐重點是﹐非我者亡。

於是,一個人的道德觀取決於他處在怎樣的社會,這個社會裡有怎樣的道德觀;更自覺一點,你決定“認同”誰,把自己放在怎樣的群體裡,接受怎樣的說法和轄制。

道德、正義、神經 Deliver Us from Moral (下)

2 則留言:

DFG - In search of the soulmate 提到...

Hi, Renai:

Your blog was introduced to me by a friend of mind. And ever since, I am so addicted to your post and all the interesting and valuable links you post on your blog. I just wanna say thank you, reading your thoughts make me thinking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and the exercise to my brain is happily satisfying. =)

Cheers,

C

Coco 提到...

Hi, Winebottle:

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 I'm very flattered. Glad to be in service!

;)

R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