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1

力求高潮 Must, Climax

1
我寫的這本小說背景在某個現代城市裡,主角就叫周末。

2
這是我第一次讀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愉快地發現作家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如果每個人類都能對自己誠實,或是有能力思考自己的處境的話,也不需要他們了。但很明顯,每個時代,我們最擅長的不過是自我掩飾、相互欺騙、出自無聊地立定階層,然後按照規則彼此輕蔑。

4
徐林克(Bernhard Schlink)的”歸鄉“(Die Heimkehr)以西方故事的”原型“奧德賽為軸,讓主角解謎一樣地歷經千辛萬苦找回自己身世。讀法律出身的徐林克和仍然在討論法律和人性的界限,與”我願意為你朗讀“不同的是挖得更深也更後現代- 相對與苦苦追尋,讓祖父母帶大的純情主角,主角的父親則像宙斯一樣在世間自由轉換身份,毫無牽掛,把學生和自己的人生當作遊戲一樣控制,讓主角看清:世界不過是遊戲的場域,改變的是狀況,不是人性;人性在任何情況下都很卑微。

5
韋勒貝克的"情色度假村"(Plateforme)和徐林克的"歸鄉"都以40歲男人為中心,以第一人稱寫作。這兩個稱不上成功但算是有專業的文職人員在人生的某個契機下,遇見了真愛;結局一個失去,一個得到,但都以此為”真正有感覺和意義“的中心來描寫,更反映他們身邊的一切:職業、歷史、自我、人性善惡,都不過是空虛的追尋。

亞洲男人40歲在想什麼?大部分連想的空間都沒有。第一次發覺亞洲男人的痛苦和社會壓力雖然和女人不同,但程度也和女人不相上下。吃人的社會、吃人的禮教、吃人的父母、以及吃人地看上去自由自私自利自便,卻仍然相信此道的我和你。又或者亞洲不過是跳過了自我追尋的部分,直接放棄自我,將應該滿有意義的”找尋人生摯愛“形式化、社會化?

或乾脆回去找神經學家好了。 Robert Sapolsky 會告訴你,一切不過為了促進激素,製造生理快樂。而多巴酚分泌的最狂妄的時候,除了性高潮,就是期待未知的時刻,而不是得到的時刻:Relationship is just the price we pay for anticipation. (男女關係不過是滿足期盼後所付上的代價)

於是各位,切記- 請力求高潮- 不然寧可停留在結局未知的期盼,也不要真正得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