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5

我用舌頭在旅行﹕香港北京五

日記寫到了北京突然給停擺了﹐完全是因為覺得寫不出感覺來。對不起那些去過的地方吃過的食物遇見的人。跟著李就是看老北京﹐他也是老式人﹐走在頤和園裡除 了講些史料還添些評論﹐盡是些古人多有情調的說法。頤和園用了給中國水師的六十萬大洋硬是從平地挖出山水來﹐我還是參觀完才知道山明水秀彫梁畫棟純屬人 工。怪不得李說“金字塔那東西中國到處都是!”嘆為觀止。

頤和園有最長的長廊﹐上面畫著全是中國古典故事。熱騰騰的天在巷子下感覺涼爽﹐要空調什麼用﹖宮廷情調盡現。但早上去這樣生活晚上得徒手洗衣﹐差別還真 大。晚上去吃老北京炸醬麵大王﹐一進門一聲“喲!客人兩位!”是我一輩子聽過最響亮的跑堂聲。左邊的台上煮著羊蠍子﹐堆著豌豆黃﹐驢打滾各式點心。進門的 時候我已餓了一天﹐什麼都吃。豌豆黃先上來了﹐在台灣茶店也吃過這東西﹐但顯然是不算了。畢竟這是天子腳下。口感細綿﹐不太甜﹐帶著清新豆香﹐入口只覺骨 頭都軟了。

再來是芥末墩﹐卷著的涼白菜上面淋滿芥末﹐下口以後芥末的嗆氣帶著白菜的冰涼衝遍全身上下﹐腦子都醒了。夏天吃這個特別消暑。羊蠍子靠啃功﹐肉不多﹐但很 精每條都帶著筋。稀裡糊塗的吃完﹐滿桌的骨頭。所謂蠍子是因為是是背脊部份﹐看起來像條勾尾蠍﹐一節節的。重頭戲炸醬麵總算來了﹐一碗白麵﹐旁邊一小盤小 盤的料﹐有荳芽﹐筍荳﹐紫蘿蔔絲﹐小黃瓜絲﹐黑麻麻的醬料。要了以後給你一盤盤“磕”在碗裡﹐再放到你面前。所謂炸醬是以前窮人想吃肉沒肉吃﹐就把肥肉下 去和醬料一塊兒炒﹐炒成一大鍋﹐然後每餐再拿出來煮了下麵吃。每家口感都不一樣﹐是道地的庶民享受。

隔天早上起來胡冬給打了好幾個電話﹐本還打算等李吃飯﹐他說我要的東西大街上就有的賣。於是一個人走到外面大街上彶著拖鞋﹐買了個宮廷牛肉餅﹐千層的餅外 酥內軟﹐看他們做﹐似乎是一麵團拉長了然後層層疊疊把肉餡包起來﹐一圓餅狀。看不出做法如此簡單卻這樣好口感。再往前走買杯荳漿喝﹐還買了個雞蛋餅﹐不過 是餅上打了雞蛋煎﹐最後上鹹的辣的醬料。這些簡單食物個個都有我記不住的大名堂。

迷了點路﹐近黃昏才到明十三陵。北京城裡盡是世界文化遺產﹐據說這些東西是聯合國認證了﹐打仗也不能炸的。一個明十三陵這樣大﹐打起來大伙往裡擠往頤和園 湖裡跳﹐搞不好還能放個剛好。十三陵我只看了定陵﹐是明朝十三皇帝朱翊鈞和兩位皇后的合葬之地。外面的凳子是石大象﹐桌子是四只大象在中間直著鼻子撐著﹐ 設計的非常迷人可愛。我淡淡走完了陵墓本身﹐在庭院裡的石大象背上坐下來。北京再熱﹐到了這些名勝就非常涼爽﹐還有不絕於耳的蟬聲。“這些都是風水寶地 啊!”李說。我踏著石板路極為舒服。

李捧著大桃子在外面等我。入場費貴﹐他就沒進去了。沿路都是桃子園﹐怪不得神話裡總是仙桃。打給張小剛沒人接﹐我和李總算去吃了川菜﹐叫“麻辣風情”。第 一道就是臉盆裝著的麻辣田螺﹐螺肉都有半只蚯蚓那樣大﹐想到在巴黎吃的微波小螺當場矮了一截。一碗飯當場就吃完了。夫妻肺片﹐水煮魚﹐干扁四季荳 ﹐豆瓣凌魚﹐甜點叫了炸牛奶。我已經喝露露喝上癮了。這餐辣的痛快。無法細數。

飯後走到公園﹐北京市民在晚餐時間群聚著跳舞﹐還能都跳的一樣﹐我沒加入一陣算是個遺憾。樹叢裡藏著練武的人﹐一手太極打的內力深厚﹐似乎推一手真能飛的 出去。和李去見他師叔馬龍﹐聊天吃宵夜﹐我們坐在一烤羊肉串的館子外面乘涼﹐桌上很熱鬧。馬龍練功有日子了﹐於是雖然看起來和李差不多年紀卻是師叔﹐他女 朋友冬梅是中醫﹐金小娟做節目策劃﹐桌上的 Alex 則是辦雜誌的。大家聽說我對文革文物有興趣都覺得很新奇﹐馬龍很豪氣的手一比﹐有這樣大的毛主席胸章! 光聽我已經亮了眼睛。也正好讓我看見二手市場的報導﹐追著大家問潘家園。我總是運氣很好地處處受關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