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1

遺世聚眾 - 綠島























學教會館雖帶著浴室總沒乾盡的潮味﹐但附帶的麥當勞早餐卷倒是為人稱道。衝在最後一分鐘到了馬路對面的 golden arch﹐像在台北家一樣地看報紙吃早餐妥妥當當地做為一日開始﹐隨即打包騎往臺東車站還摩托準備前往港口坐船。租車站的鄉親倒是親切﹐遠遠認出了我就嚷 “哎喲你這樣會晒黑” 的評斷我露出的臂膀﹐我趕忙回喊“不怕不怕”。還了車還得有人載我們去港口﹐租車阿伯向對面數個3﹐40歲的精壯漢子招呼﹐倒在藤製長沙發上的他們懶洋洋 地彼此觀望一陣﹐像達成某種共識一樣﹐其中一人才像老大不願意地熊一樣緩緩坐起身﹐示意我們坐進開著冷氣預備的計程車﹐從對角搖搖擺擺地邁過來。

小法難得招呼﹐開口問一聲“吃飯沒有﹖”我以為對方沒聽見﹐又追上一句﹐對方反問“幹嘛﹖! ” 還真沒想幹嘛﹐頓時噤了聲﹐互看向窗外掃過的綠白。那駕駛的速度中滿是橫不耐煩的氣魄﹐跳表更不是一般的速度﹐一路鈴兒響叮噹地飛馳過兩邊草長﹐那五元五 元地像沿途撒銅板一樣響亮。10分鐘的路開了350塊﹐我們半點不驚訝地掏出鈔票﹐只覺一陣氣虛﹐對方還開口“回來可以打電話給我﹐叫車便宜50塊。” 真是硬漢。

一陣腿軟地下車﹐港口擁進大批遊客﹕學生﹐家庭﹐鬧哄哄地擠著方圓之地。我打開書就躲進頁裡﹐小法沒說話﹐一臉空洞地一個字也吐不出來。哪門子無人的所 在。我說船港顏色鮮明煞好看﹐港口長大的他只說﹕我太熟悉了﹐分辨不出來。倚山住的我不知海滋味﹐不似他舌頭對牙壁一樣熟捻的毫無新意。

我熟悉的是島與島中間的船﹐是三年大學往返溫哥華和維多利亞的經歷﹐但也不太一樣。台東到綠島的船搖晃的厲害﹐我們坐船頭﹐前面是成疊的透明塑膠袋和筒﹐閉眼暫不想都裝些什麼。

好端端的下了船。旅館來接待的人舉著寫錯的姓名牌﹐上了九人小巴﹐門還沒關緊對方就請我們下車租摩托﹐荒謬到想笑卻失聲。上車小法終於忍不住大叫“這不是 我家嗎!!! ” 敢情台灣港口都大同小異﹐不過這是個島。想來這些年小島就靠觀光﹐送客迎來的每一日﹐路線就這麼一條。我們加入螞蟻行列為機車加油﹐上車摧油環島。

抱怨和懷疑在路線明朗後消匿﹐吃完後來據說是豬肉佯裝的鹿肉燴飯﹐心情好了一半。小吃店的少東連基本加法都不會﹐被媽媽斥責﹕喂喂你要上國中了哎﹗我指明 就想看燈塔。驅車尋道﹐遠遠地看見巨型白塔﹐又像玩具又像場景一樣地﹐背後有整片藍天襯著光﹐胸口竟然湧出類似幸福的昇華感﹐飄飄然像走進它方。

島不大﹐但也不至於水泄不通﹐我們在某些彎道和坡度找到了無人境界﹐感覺心慢慢舒展。小坡上往下看﹐還能錯覺來到了紐西蘭之類﹐路邊一叢叢沒理的草像童話 世界一樣生趣無窮﹐我們樂著﹐順道拿出標準城市人行徑﹐拿著照相機就拼命往上拍﹐恨不得把所有藍天白雲都打包回去。離島物價貴﹐買了麵包飲料之類晚上照例窩在房子裡看書寫字﹐床邊都是帶來的書和展開的雜誌﹐這幾天靠著零碎時間還真把3本書看完了。心下大為舒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