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5

Un Barrage contre le Pacifique (2008)

Marguerite Duras 的自傳﹐“情人”裡也拍過的。只是情人是從莒哈絲的玫瑰色眼鏡﹐這次則以母親為故事中心﹐Isabelle Huppert 演莒哈絲孤注一擲帶著全家人搬到 Indo China 的母親。

還有比雨貝更適合這個角色嗎﹖興奮地期待會有什麼突破﹐但雨貝再怎麽演,也沒有莒哈絲記憶中的母親這樣刻薄。那刻薄和殘忍本該更勝張愛玲的曹七巧,不是後者上海式的精偽僥算﹐而是帶著一種完全出於幻想的發財心態﹐到了殖民地﹐成了唯一地母的顛狂。她的兒子﹐她要溺愛﹐她的女兒﹐她自己可以萬般作賤﹐別人要疼愛就得出個好價錢﹔治也治不好的產業﹐自然她也不讓自然﹐千方百計把所有積蓄心力賠進去﹐硬要鹽窪作良田。

編劇肯定沒去過東南亞﹐或是只窩在五星級飯店叫客房服務。導演則是11歲便從柬埔寨逃到法國的小移民(難民)。也不知是太熟悉還是太陌生﹐拍不出殖民地的燠熱,倒像是法國郊區夏日的一個野餐。演莒哈絲童年的女演員多了天真﹐少了被母親煉出來的乖違(自敘是缺乏於是痛求母愛﹐對東亞的情人感到生理的噁心卻又能得到些許加害者的快感)。配以查泰爾夫人型的肌肉俊男做兄長﹐像母親愛上他也理所當然(三人根本不像﹐何來不倫不類的亂倫感)。赤裸裸以金錢觸生的感情,刻劃毫不入骨﹐小提琴樂聲悠揚,倒像是一個青少年時期的玩笑。“情人”拍得成功的地方沒有﹐不忠實的地方也未如真呈現﹐的確真實沒有這樣浪漫 - 他第一次吻她﹐她噁心地嘔吐﹐認為整個人生被他黃皮裡包著的一口黃齒玷汙。

導演拍的柬埔寨難民紀錄片得了許多國際獎項﹐可能想便宜行事再加入一點政治正確﹐方便給國際獎項辨別。於是“情人”成了資本家﹐一邊溫柔愛上法國女孩﹐一邊捏著土地盤算﹐雙重性格。資本家和殖民主聯手壓榨﹐一個靠錢一個靠權﹐農民是憤怒的輸家﹐孩子生病﹐莒哈絲的母親倒成了半個聖人﹐一邊對女兒陰陽怪氣﹐一邊成貞德要農民為自己爭取﹐(又是雙重性格)。片尾安排母親死去﹐錢留給兒子﹐女兒帶著被壓迫的農民“爭氣”﹐把田活活種了起來﹐以黃閃閃麥穗做結﹐荒唐!

什麼勵志意味﹐什麼左派。簡直叫作者從墳墓裡坐起來。莒哈絲一輩子自私自利﹐為德國人做文字警察也照幹不誤﹐這下連母親都得被別人作品硬戴上聖人帽子﹐真徹底 death of the author 了。

去年寫的 Duras



The Sea Wall,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海隄﹐杜哈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