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Crunch的主筆Michael Arrington聽了半個小時的問題後﹐他忍不住開口“我認為這些都不是重要的…不管他們的模式多類似﹐賣了多少錢﹐重要的是革新。一次一次裡網路世界 一點點一點點的進步﹐每次都是往前推動的過程﹐這是多麼棒的事!”他反問記者“為什麼你們問這些問題呢﹖難道你們感受不到網路的神奇麼﹖它讓全世界的人聯 結哎!像Second-Life或Cyworld﹐真實與虛擬世界的二分﹐有人可以24小時不吃不喝不移動就是活在虛擬世界裡﹐未來這兩個世界又會怎麼延 伸呢?你們都不想知道麼?”
記者會後Steward和我握了三次手。一次為了在地球上見面﹐一次為了溫哥華﹐一次為了維多利亞大學。問起加拿大的創業環境﹐他說啊溫哥華這樣好的地 方…一個答非所問的想家的人。我非常可以理解。Panel Discussion的時候有人問起Web2.0對數位落差影響﹐Salesforce說回饋社會﹐BubbleShare說硬體成本降低 ﹐Butterfield拿過麥克風﹐按著眉頭說﹕我不知道Flickr能為他們做什麼﹐我想他們要的是食物和衣服。
我想到大學時代。草地上的兔子﹐夜裡的維多利亞內港﹐我們在期末考前去湖邊游泳晒太陽﹐陽傘下吃意大利冰淇淋。City of Gardens. Steward想起許多年前在Vancouver Downtown的辦公室裡向下望﹐看見一個女人一邊講手機一邊過馬路﹐想到科技可以讓一個人在過馬路的同時﹐心思卻遠遠在另一個地方與人說話。他把手機 拿到我和主編面前﹐說“你看﹐現在我們一起在手機螢幕前看照片﹐這是以前所不能的。現在我可以更輕易的讓你們看見我的世界﹐也只是這樣而已。”
在數位之前﹐在Second-Life或Sims之前﹐我們就開始虛擬世界。電視可以把真實世界帶到我們面前﹐也可以在我們面前虛構真實世界﹐網路亦然。 我們的世界不過是意志構成的程式。一切不過取決於面對或背對。Steward認為Flickr是世界的眼睛﹐也是借眼睛﹐看到透過別人眼球腦子的世界。 Other people’s process of framing。
數位落差的盲點在於﹐有了硬體和軟體﹐生活真的會比較好麼﹖連我自己都還在懷疑。高低是比較出來的﹐我卻不知道誰高誰低。身為都市人的我更窮﹐所有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樹木、不認識的景物動物都是我的匱乏。於是我一次一次﹕誰來補救我的落差。
台灣“開發中”的不只是經濟發展﹐更是文化開發。文藝復興帶歐洲走過黑暗世紀﹐人本思考的退化﹐讓我們漸步未開發國家之流。過多的資訊讓我們人生越來越複雜﹐大鹵麵裡我什麼味道都吃不到。需要分門別類﹐不一定只是求精準﹐更有可能是我們漸趨狹隘﹐日子裡只有吃喝。
沒有人知道Flickr被併購了多少錢﹐雖然我們都知道是太少了。只是對一個誠實面對人生的人來說﹐多個零少個零或許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重要的不過是用數位技術改善了文化的分享方式﹐面對世界﹐也看見了彼此。
2006/09/27
Love and Trust in the Digital Age﹕Web2.0 Conference (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