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十一月,重新打包,準備上路。去一個間歇住了三年的城市。打開倫敦的地圖,小小的市區從左上,到右下,到左上,又更上一點,這樣搬了幾個地方,認識了許多人。
有些人離去了,有些人留下;有些人疏遠了,有些人更熟捻;有些人在同一個城市不知下落,有些人天涯海角都會繼續連絡。人世的相逢、碰撞像一節運行中的火車,從一個車廂到一個車廂走著走著,就算坐著不動,窗外的風景也不斷運行著;而就算怎麼走,也仍在一個軌道上。
倫敦最令人佩服的是都市更新的細緻,八年來見證它一區一區慢慢變化,每次都更精巧一點。每間小店都有自己的氛圍和表情,風格也越來越低調,新舊的拿捏交替都恰到好處。一時想不清中間隔了多久。二十歲起兩年一搬的生活型態讓時間摺疊的很奇怪。多年前的事像昨天,昨天的事也可以是多年前。只有我一個人的時候,時間和空間都是流動的。直到見到他人,時間才化為實體。
我帶著大皮箱像個鑰匙兒童坐在樓梯間等待,看見同窗同住的她身段一樣推著嬰兒車進來,怎麼也無法置信那一歲大的孩子竟然能從她身體裡拿出來。
“生出來的時候不是這麼大的。”她笑著跟我說。
*
我帶著大皮箱像個鑰匙兒童坐在樓梯間等待,看見同窗同住的她身段一樣推著嬰兒車進來,怎麼也無法置信那一歲大的孩子竟然能從她身體裡拿出來。
“生出來的時候不是這麼大的。”她笑著跟我說。
*
過去每當他人問起歐洲城市,從來未曾建議別人把倫敦當做目的地,作為學生的窘迫焦慮讓我一直沒好好理解它,只知道埋頭把一日日過下去,是過程而不是結果,趕路並不見身邊風景。
這次回來,走在那些來過無數次的地方,隨即感覺天空比記憶中高了很多,顏色氣味細節都明亮許多。幾乎不能想像這是記憶裡晦暗擁擠的城市。也有回憶新新舊舊地像不遠處的水底海草飄浮搖擺著,隔著距離,各有姿態。像看一部不絕對精彩,卻因為親切而感到窩心的電影。
我曾在這些大街上生活、行走、歡笑與哭泣,當時所有掙扎或許只為多年後的此刻,能如此親密禮貌地重新咀嚼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