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9

所謂的禽獸不如

在連續寫了真愛一定得獨一無二嗎愛情這種腦內疾病 討論愛情腦神經科學的發現以後,幾位女性讀者表示“很棒”或“原來是這樣”,也有男性讀者提醒我 “真愛絕不應三人同遊!”、“化學能解釋愛情嗎?”,為了不要變成獸性教主,我想我應該再次再多解釋一些腦神經科學…(什麼?又是野獸系列!)

請各位模範不要對我指指點點,認為我人面獸腦、或是衣冠禽獸。說真的,熱戀期間大腦有反應的地方,根本是禽獸不如的-禽獸至少還有情緒,還會搖尾巴表示開心,你有看過爬蟲類謀害其它爬蟲類以後,會突然莎崗上身,“心頭蒙上一股淡淡的憂鬱”嗎?所以我們不要污辱可愛的、有事沒事被我們拿來吃掉、冷了就抓來扒皮的禽獸,要也應該正名我作“蟲性教主”。

腦科學家之所以把那熱戀核心稱作爬蟲核,就是因為那地方從爬蟲類就有,甚至比情緒還深入、還原始,是我們最深處最深處的求生本能。就像我們心情不好導致没胃口或暴飲暴食,但絕對不會連餓都感覺不到。「人性的光輝呢﹖想想聖雄甘地吧!他都這麼久沒吃麥當勞咖哩辣椒了!!」。聖雄比任何人都需要爬蟲腦 - 因為聖之所以聖,講求的就是忍,如果連感覺都感覺不到,就沒什麼好忍,也沒什麼聖不聖,只是大腦障礙罷了。

爬蟲腦之後才是禽獸,所謂禽獸不如,顧名思義就是連禽獸都有某種 QUALITY(質感),換一個腦神經學家來說就是“唉你這人的爬蟲腦傳輸系統也太強”。禽獸的確和人一樣有快樂悲傷,也有上次談到的“反饋系統”(問帕夫洛夫的狗就懂了),也會對人事物產生依戀習慣等等。所以如果各位把養了多年的老狗丟在高速公路,它還是能像死不放棄的前妻/夫一樣找上門。

為了讓道德派感覺平衡(他們一般前島腦 anterior insula 功能極強,其勁道絕不亞於你家外面那輛風來便喊的汽車警報器),我必須重申:忠與義的確值千金,畢竟有人許下為你強忍/禁閉生物本能的諾言,這何其美麗(啊?這樣聽上去就沒有很美麗了嗎?)

那還是回到同一句-藥性/毒性/刺激性夠強的話,數十年如一日的腦內激戀仍然是可能的。而上次提到的依存感激素 Vasopressin(AVP),也有利於一夫一妻(美好性愛以後,彷彿世界只有我和你)只是它同時也會指使男人拿刀相拼(促進侵性-老子把其它可能都殺光就不會天長地久有時盡)。

我想還是語言問題。字一出,人人都想掌握詮釋權。曾經愛情是我們賦予一種感受的名字,但文化發展到現在,“愛”還有它必須承擔的社會和道德意涵…… 我們有別種生物有的本能,也有別種生物沒有的智性,兩者中不斷徘徊的便是有時高貴,有時令人傻眼的人性。

請容我下次再介紹聖雄甘地牌剎車器。

10 則留言:

I,9981 提到...

老闆娘,我煞車皮壞了,請幫我換一支聖雄甘地牌,謝謝!

Coco 提到...

小姐﹐你這個是滑板﹐根本沒有剎車哦。

simon 提到...

-- 講出心裏見解,不需多顧慮,敢想敢說每段心裡話,盲從成禍患。尋求真理的人應該抱有這種態度。

我是個喜歡挑戰經典與金科玉律的人。我喜歡哲學,哲學就是懷疑,我甚麼”理論”都會懷疑 --他的、你的、和我自己的。

--文學家觀察﹐科學家證明。我個人觀點:你的文章可取之處不是那些科學理論正確與否,而是你能從學習科學過程中,把觀察所得,反映出一些世事和個人感受。 [不知這可否稱為有些文學科學化或科學文學化] 。例如你說:

“我們有別種生物有的本能,也有別種生物沒有的智性,兩者中不斷徘徊的便是有時高貴,有時令人傻眼的人性。”

對我而言,這一段已可把你整篇文章其餘部分[甚麼道德、爬蟲、禽獸] 變得毫無討論價值!

-- 科學家證明,哲學家思考。

為甚麼會有令人傻眼的人性?這是我這隻業餘三腳貓哲學家想解決的問題。我對科學也有興趣,因為哲學實在需要科學化。

看到那幅附圖,想到:

世界上為甚麼會有這麼多不同天性的動物?再深一層,為甚麼要有動物?

Coco 提到...

先理解﹐再來懷疑還來得及。

唉何必分的這麼清楚﹖最好是像古代修士﹐哲學、神學、科學、天文學、文學何必分科﹐都是為了理解“全貌”而已。還能順便釀出最好的酒、做出最好的麵包、最美味的蔬果... 讀得這幾個以腦神經科學佐證的學者﹐是人類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來的﹐也不是天天拿試管的傢伙。我一向喜歡綜合學科﹐比較能夠滿足我貪婪的好奇心。

是沒有什麼需要討論﹐我家又沒有一臺 MRI﹐怎麼推翻人家的研究。誰真的沒顧慮﹐誰特地跑來說自己在尋求真理。我都能說我自己禽獸不如了﹐你做一下模範還不成麼﹖

simon 提到...

-- “先理解﹐再來懷疑還來得及。”

當然是先理解再懷疑,科學理論大部分只是假設,有懷疑的必要。

-- 何必分的這麼清楚﹖

因為研究的目標與方法不同,有需要分科。為甚麼會有令人傻眼的人性,人為何而活,這些問題,心理學,腦神經學家是不會去研究的。現代科學太複雜了,一個人難以像以往沒分得這麼清楚。博學當然好,但如你曾說:”博學的結果就是難精”。

-- “是沒有什麼需要討論”

請勿誤會,我只是說那段話對我個人來說已很有用,不是你文章的其他部對其他讀者沒有討論的價值,我只是研究人生哲學,沒有必要事事討論。相反我的回應是對你讚賞,可能我表達能力差,你有所誤會。

-- “誰真的沒顧慮﹐誰特地跑來說自己在尋求真理”

我只是表達自己有尋求人生真理的個人興趣,不是要大家跟著我走。

-- 我都能說我自己禽獸不如了﹐你做一下模範還不成麼﹖

其實我比幾億年前,我們的老祖宗,某些簡單的多細胞組織也不如,這類細胞能犧牲自己的性命去維持整體的生存。做一下模範?作為一個尋求真理的人,只會對事,面子是十分卑微的東西,所以,我也沒所謂,就算我是細胞也不如好了。

Coco 提到...

心理學,腦神經學家是有在研究的。無聊了。不說了。

simon 提到...

-- 真的?人為何而活[人生有甚麼意義] ,他們也會研究?我更要虛心學習了,多謝!

Coco 提到...

柏拉圖在《斐多》裡描寫蘇格拉底死前的一番話﹐討論正義與靈魂不朽種種﹐最後一章是他的宇宙觀。幾千年過去﹐正義的討論仍然在進行﹐靈魂朽不朽仍然不能證明﹐但書裡所表達的宇宙觀(地球是什麼形狀那種討論)當然已經被清楚推翻。

我覺得所有學問的基礎大都是一樣的﹕理解。什麼學術分科和方法﹐還不都人搞出來的﹐這些權力拉扯去問傅科就好。

現代資訊通達﹐不必自我設限。當代最有趣的研究都是跨領域的﹐用 MRI了解人類愛情是人類學學者開始﹐還有藉 MRI研究的經濟行為學﹐科學應該成為道德準則的聲音。

以《斐多》為例﹐科學有時會推翻哲學﹐因哲學包山包海﹐卻都是一些人腦灰灰罷了。灰灰儘管去想、去推論﹐但推出來當然有可能出錯。

哲學之為學不能推翻科學﹐但可以包住它﹕跟著科學證明改變。但有需要嗎﹖直接推向文學不更好﹖文學可以創造一個宇宙 - 不需證明﹐也不需真理。要怎樣就怎樣。蘇格拉底的宇宙觀現在看來有點可笑﹐但詩意地看還是很有趣。

我也很簡單﹕分類如果能深入以後又相互證明﹐像花開到極艷又在同一個花園﹐組成同一個畫面﹐那很美妙﹔如果只會帶來因人劃出的隔閡和界定就 很 無 聊。

simon 提到...

-- 你有沒有空?一起到 Wreck Beach 日光浴,好嗎?上次和一位女性朋友到那裡已是三年前的事了。

其實我是一個很開放的人,不是甚麼道德模範,我亦明白女性是舊道德思想的受害者,如果准許一妻多夫的話,我願意做你的奴妾,補償祖先以往對女性的不公。我注重道德,只是年長後向現實低頭,畢竟世上保守的人仍很多,保守亦是天性,不可逆,唯有行中庸之道,才能與他們[包括自己的親友]和諧共處。

--“如果心理學是20世紀的突破﹐神經科學便是我們正在經歷的質性革命。它為各個時代神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的思想提供實證。神學家臆想﹐文學家觀察﹐哲學家思考﹐神經科學家證明。”

關於分科,其實我是引用以上你在4月26日回應我的話,想不到你會反問我: “何必分的這麼清楚﹖”我想可能你誤會了我的說話。

上次我說的分科是指[學校]教學那方面,現代知識繁多,有需要分門別類。至於應用和解決問題,當然就應如你所說,不用分得這麼清楚,有需要集合各學科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我研究人生哲學就學習了很多有關生物學、遺傳學、物理學、生態學、心理學、數學,和人工智能的知識。

我同意 Science can answer moral questions,我亦正集合各學科的知識做相同的研究,且有點成果,有機會願與你分享。有評論家曾說:”哲學家通常把簡單的事弄到玄之又玄,到最後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明白了”。

哲學是有需要科學化的。

punkcan 提到...

要命的碟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