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1

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如果有人問我﹐你希望出生在這個世上嗎﹐我想我會說不。我很確定我會回答不。但沒有人問過我。我並不是經由自己的意願出現在這裡。大部份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 也與我的意願無關。 - 珍瑞絲 《日安﹐午夜》

Charles Bukowski 在自傳性小說 《Hollywood》 裡面充份解釋了美國的虛幻﹐因為一筆還沒拿到手的劇本酬勞﹐先請來了金牌避稅會計師﹐對方要他買房子﹐買車子﹐開公司 - 以便達成會計師“沒有一個人應該付稅”的人生價值。美國的房貸可以扣稅﹐車可以扣稅﹐開公司當然就更好了。

就這樣﹐他買了今生第一棟房子。

他站在房子前回憶他父親 - 一個德國移民 - 對終其一生付清房貸的看法﹕30年以後﹐我就會有一個房子﹐你的30年以後﹐你也會有一個房子﹐那就有兩個房子﹐那麼你的兒子...... 他想著。知道某個人賭輸了﹐賠光了﹐沒有了。重來。這一切﹐一輩子﹐一個房子﹐一個死亡﹐兩輩子﹐兩個房子﹐兩個死亡...... 這一切似乎有些緩慢。他想。

不屬於我們的人生

床頭放著幾本書﹐就像一群朋友﹐你選擇和他們見面的時間。早上和 Jean Rhys 去巴黎﹐不知下餐飯在哪裡地在大街上﹐看今日又遇見了誰﹐那個男人﹐他要什麼... 那些巴黎旅館﹐長滿虱子的大床、絨窗帘、長地毯﹐她無聲的呼喊、恐懼、失落、抗拒﹐和淪陷。

睡前聽 Tao Lin 描寫那段數年前的感情﹐慣竊、慣謊﹐對方那無比瘋狂卻也無比正常的母親﹐紐約﹐紐澤西﹔控制﹐被控制和失去控制 - 無止盡的你來我往。你覺得並不比你翻譯的那本好看﹐你覺得他失去了什麼﹐一種類似無可救藥的東西。你並不想他像你一樣﹐變得節制、冷漠、實際。

就 算如此﹐閱讀他人的冷漠﹐還是比你自己的人生容易下嚥。Jean Rhys 說﹐我要讀那些生活無憂的人寫的書﹐讀他們吃好吃的東西﹐讀他們無憂地...... Tao Lin 說﹐我想讀那些有錢到做什麼都可以的人隨心所欲地做他們想做的事﹐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說﹕「等我有錢了我要....﹐但他們有錢了以後只會賺更多的錢。」

而我想讀他們 - 作為互補。用他們的質疑補全所有無聊的不容質疑﹔用他們的神經質補全我演出的正常。不能問人生為什么﹐甚至不能在劇本裡問﹐你只能寫﹕他們問﹐為什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