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6

有關選擇與快樂的三種誤解(下)

2

自由選擇﹐令人快樂

Daniel Gilbert 曾經提過一個心理實驗﹕他讓兩組人在兩張圖畫中選擇﹐A組是選了就不能換的﹐B組是兩個禮拜以後還可以換的。結論呢﹖不能換的A組在兩個禮拜後﹐都表示很喜歡自己選擇的圖畫﹔B組則有大部份人表示不滿意﹐要求要做調換。

當人們知道有其他選擇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對自己的選擇感到不滿意﹔相反的﹐一旦人們知道自己沒有選擇﹐便會把自己有的當作是最好的。

聽起來很可疑嗎﹖還有另一個例子。一個車廠舉辦了“一個月以內﹐不滿意隨時來換”活動﹐同樣的一臺車﹐在活動期間買的車主﹐在一個月後都表示對自己的車不滿 意 (這肯定是臺爛車了﹐你想﹐或可能是台豐田)﹔問題是﹐在活動前買車的車主﹐在一個月後﹐不約而同地表示對一樣的一臺車非常滿意。一旦人腦認知自己的 選擇權﹐對這個選擇權關注會讓人腦自動的尋找事物的缺點。在沒有選擇權的情況下﹐人腦會專注於事物的優點。事物都是一樣的﹐改變的是你 的角度。 

選擇越多﹐我們越想執行我們的選擇權﹐於是﹐網路變慢了﹐車子變小了﹐伴侶變蠢了...... 明明一切都沒有變﹐是你想選擇的想法膨脹到不行了。



完美選擇﹐令人快樂

心理學家 Barry Schwartz 寫了一本特別談《少就是多》的書﹐裡面提到自己的親身經驗。多年前﹐當他走進牛仔褲店 ﹐他把自己的腰圍告訴店員﹐五分鐘以後便從店裡走了出來。多年以後的今天﹐他再次走進牛仔褲店﹐把腰圍告訴店員﹐店員微笑著問他﹐「那麼﹐您是要牛仔高腰 ﹐性感低腰﹐時尚單寧﹐復古喇叭﹐伸縮緊身﹐還是...... 」他有些崩潰。但身為出名心理學家﹐當眾發難太難看﹐於是他耐心地回答﹕「我要以前店裡只有一條的 那 一 條。」年輕店員非常疑惑。於是﹐經過無數的穿脫﹐幾個小時後﹐他總算買到了一條有生以來穿過最合身的牛仔褲。


但他開心嗎﹖


他發覺﹐自己沒有以前這樣開心。沒有以前只有一條牛仔褲的時候開心。很快地﹐他發覺其他一些事情﹕電視沒有只有一臺電視的時候這麼好看﹔飲料沒有只有一種飲料的時候這麼好喝﹔車子沒有只有一種車子的時候這麼好開...... 或是﹐簡單來說﹐它們都很好﹐但是得到它們再也沒有過去的那種開心了。

他總結道﹕一旦我們有這麼多選擇﹐花了這麼多時間做選擇﹐我們期待的再也不是“一條牛仔褲”﹐而是“一條頂天立地的牛仔褲” (斜線請隨心意替換) 我們期待的再也不僅僅是一個對象﹐而是一個美似環球小姐﹐慧似聖母瑪麗的伴侶。於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怎麼樣﹐是不是又手癢想動用一下選擇權了﹖

想動就動吧﹐畢竟“執行”還是給人“控制權”的快樂﹐只是千萬別帶著“下一個 xx 一定會更好”的心態 - 下一個 xx 其實也差不多。

2 則留言:

Prole 提到...

感謝你翻譯了Barry Schwartz的TED影片!
寫了一點想法在這裡

Coco 提到...

不客氣!

這裡有比較長的版本﹐說得更清楚﹕
http://www.youtube.com/watch?hl=en&v=Iy8R5TZNV1A&gl=US

但簡單地說﹐不是錢越多就越好 (不會感覺比較好)﹐也不是透徹了解自己的效用函數﹐做出完美選擇就會快樂。人是奇怪的動物﹐腦神經科學在這十年和未來的發現﹐會推翻許多過去的推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