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1

More than a Maple Leaf

三月一日。兩個多禮拜來的激情、歡樂、感動、淚水,都留在昨夜。昨夜以前,整個城市籠罩一股熱氣蒸騰的愉快,大家沒日沒夜的到路上和陌生人談天、擁抱、微笑,分享自己看到的比賽,遇見的人事物。加拿大人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只是人口密集濃縮了這些元素。

所有的疑惑在開幕式後成了歡呼。原住民是“招待我們”的主人,冰風暴、雪原、大熊,麥田上飛翔的短髮女孩,Sarah McLachlan,Leonard Cohen and Joni Mitchell - 仔細聽聽他們聲音裡的大山大湖,最後是從最遠的東邊一路奔來的火炬

溫哥華的觀眾是這樣的:贏了我們歡呼,輸了掌聲更大。電視上反復說著每個運動員的故事,運動員則害羞的說:謝謝熱情的觀眾和城市。他們可能有腦性麻痺的哥哥,讓他們知道沒有什麼是不可能。有因為心臟病突然過世的母親,卻仍然勇敢跳出最漂亮的舞姿。他們是小時候被1988年的Calgary 冬奧激勵,這次終於拿了火炬又拿了銅牌。他們是我們:相信,努力,誰都可以做到。國族仇恨太落後,不用和別人證明什麼,享受過程、超越自己,這是遊戲 Games,不是競賽 Competition。

如果不論輸贏,看奧運要看什麼?令人眼花撩亂的制服(挪威 Curling 隊的這條褲子不但有自己的網頁,還有60萬個粉絲!)、比模特兒還適合上看板的俊美選手、輸了贏了犯規出局發生意外的各種反應、看各國文化、每個運動員的故事;比連續劇還密集、比電影還戲劇性、比記錄片還真實、比娛樂還刺激......結果是兩個禮拜只要有時間,全黏在電視機前,緊張、興奮、尖叫。

面對其它國家媒體的嘲笑和批評,閉幕式幽默地回應。開幕式故障沒升起來的一臂火炬,找個小丑再拉起來就是了,皇家騎警、冰球、楓葉、海獺、麋鹿、獨木舟、穿紅格子襯衫的伐木工……所有刻板印像以拉斯維加斯晚會的方式齊聚一堂,甩著大腿共舞。然後是年輕一代“外銷”到國外的音樂:Avril Lavigne,Alanis Morissette... 整個城市的人跑到路上,慶祝童話式的冰球勝利,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加拿大人熱愛自己的國家不是新聞,在路上認出加拿大旅行者最容易:背包上縫著、腳上的襪子、身上的刺青,對楓葉旗的執著到了一種令人很想上去問“一定要這樣嗎老兄”。沒有待過加拿大很難想像,一直待在加拿大也不會理解;一定得在這裡住一陣子,再到世界走一圈才會懂。在這裡,反戰、環保、同性結婚、種族融合、社會公義是常識,禮貌的程度被鄰國當成笑話,銀行系統保守的讓金融風暴也吹不破。

到了這裡,我們成了“道德的認同體”,再不用刻意宣揚什麼,只要在這裡就能體會。你可以從任何地方來、說任何語言,只要一起努力,互相尊重,就沒有仇恨和歧視。

激情過後,英雄們回到日常生活,昨日的敵人是今天的隊友。過度消耗的腎上腺素把痕跡留在眼袋上;車上的人有種宿醉醒來的神情,那種從童話世界回到真實,還有點不知所措的模樣。三月開始,我們必須醒來,但是我們會永遠記得:Vancouver 201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