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要說的可不是史恩康納來那種美麗老男人﹐而是靈魂美麗的老男人。一個死了﹐一個還活著。他們慢慢地說話﹐慢慢地回答所有的問題﹐他們有所有問題的解答。有時候他們不回答﹐他們只是看著你﹐用眼睛微笑。音樂和文字有趣之處便是非常誠實﹐把靈魂鋪開﹐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人會騙人﹐字也會騙人﹐只有字裡行間不會騙人。
美麗老男人必須非常擅于孤獨﹐因為理解和被理解都很困難﹐所有的精神都放到詩裡歌裡了﹐懂得的人自然會親近來。美麗老男人什麼也不追求﹐他等待。等待那些女子來了又走﹐真正出現的那個總在最後。美麗老男人非常溫柔。非常、非常溫柔。習慣溫柔﹐習慣假裝﹐習慣絕望。
Bukowski - Born into This 生來如此
美國詩人布考斯基 Charles Bukowski。酒鬼、色情狂、醜怪、易感。在夜裡把詩一首首打出來。詩裡充滿社會底層的生活﹕永不終止的雨夜、酒精、女人、安慰他的便宜旅館。
「畢竟我長得這樣。」他說。二十四歲才和酒館裡遇見的胖女人完成初夜﹐「我做啊﹐做啊﹐做啊﹐一邊想證明自己是個男人﹐一邊心想﹐天啊﹐這就是他們一直吹噓的經驗嗎﹖這可不怎麼好受啊。」
酒醒以後﹐他發現她偷了他的皮夾﹐憤怒地把她趕出門﹐卻在傾倒的床底下找到它。他後悔地跑回昨日相遇的酒館﹐問酒保﹕你記得和我一起離開的女人嗎﹖酒保回他﹕你來過嗎﹖
他又喝了一杯。
被德裔父親痛打的童年﹐被針刺進滿臉暗瘡的少年﹐四處流浪的青年﹐在郵政局工作做到胃潰瘍的中年。他和她生了女兒﹐沒有結婚﹔和他因通信認識的富家女詩人﹐兩年以後離婚。他的人生像酒瓶裡的小舟。他不知道為誰寫﹐為什麼寫﹐他繼續寫著。
他又回到郵政局﹐這次待了十年。他在上班前寫詩﹐夜裡在一個小格子裡分發信件﹐為定期考試緊張的發瘋。他終於遇見願意贊助他的 John Martin﹐每個月拿出自己四分之一的薪水贊助他全職寫作﹐那時﹐他49歲。也因為 John 一句話“小說比較容易賣”﹐他在一個月內寫好第一本小說﹐因為害怕失去贊助。《郵局》活脫脫是他幾十年的郵政生活﹐被採訪的同事說「至少換個姓吧﹗」
他成名了。酒一直喝的很多。女人們開始從天涯海角坐飛機、坐車來到他屋外﹐坐在那髒兮兮的沙發等他回來﹐和他睡覺﹐待上一兩天再離去。他說他在做研究﹐然後他寫出第三本小說﹕《女人》。
他終於結婚了﹐和一直和他說著電話的女人。她說﹕「我不是她們之一。等她們走了﹐我就出現了。」他們說﹐因為她他大概多活了十年。紀錄片裡有 Bono (他討厭的)﹐Tom Wait (讀他的詩長大的)﹐Sean Penn (願意以一元代價演他的劇本還是遭到拒絕的)﹐他的女人們。
Leonard Cohen - I'm your Man 我是你的男人
Bukowski 是在底層的酒精海裡漂流﹐偶爾上岸一回﹔李歐納‧科恩是在上山修行的隱士﹐偶爾下山一趟。Bukowski 的戰爭是和生活、殘忍的社會和現實﹐Leonard 的戰爭完全是寓言性的 - 他出身好﹐讀的是一流學校﹐剛上 McGill 就做了辯論社隊長﹐搬離北美前甚至讀了幾年的法律系。
26歲﹐他開始在希臘小島 Dydra 寫作﹐頻繁地出版詩和小說。他的情人是挪威小說家 Axel Jensen 的妻子﹐他在島上和她和她兒子住在一起。直到她回到丈夫身邊。他搬去紐約﹐融入當時的藝術、音樂圈。馬上認識了當時所有知名人士﹕從 Andy Warhol 到 Janis Joplin。
Bukowski 到 49 歲出第一本小說﹐Leonard 34 歲才出第一張專輯﹐各發生在 1968 和 1969 。兩個人都說是為了生活壓力﹐但 Leonard 的小說《美麗失敗者》當時已賣了百萬本。人生戰場上﹐Bukowski 是渾身爛泥血跡﹐拿著劣酒痛飲的兵士﹐Leonard 則是前面白衣飄飄﹐拿著昂貴香膏麻醉自己的主教。
兩個人背景迥異﹐詩的形式也大不同。Bukowski 一直在底層打滾﹐作品有血有肉﹔Leonard 更靠近宗教和啟示﹐雖然受過 Henry Miller 影響﹐永遠做不了真正的和尚。他們在兩個地方相遇﹕性愛和憂鬱。作為眾所週知的愛人﹐經歷過無數女人﹐他們卻寫出最孤獨的詩。Leonard 說﹕「如果我是普世情人﹐那麼這幾千個孤獨的夜晚又是什麼﹖」
被愛的人理解孤獨﹐愛的飢渴磨煉溫柔。美麗的靈魂極為少見﹐他們年輕時也是自我而糊塗的吧﹖後來他們老了﹐一切慢慢地不再這樣重要﹐生活不再折磨他們﹐無需再徒然地努力證明什麼。就是了。一切好。
Leonard Cohen 唱歌﹐歌詞來自他最喜歡的詩人 Federico García Lorca
Charles Bukowski 的一首詩